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19年9月16日) |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9月16日) |
钙(拼音:ɡài,注音:ㄍㄞˋ,粤拼:koi3;英语:Calcium),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Ca,原子序数为20,原子量为40.078 u。钙是银白色的碱土金属,具有中等程度的延展性。虽然在地壳的含量也很高,为地壳中第五丰富的元素,占地壳总质量3%[2],因其化学活动性颇高,可以和水或酸反应放出氢气,或是在空气中便可氧化(形成致密氧化层(氧化钙)),因此在自然界多以离子状态或化合物形式存在,而没有单质存在。
钙属于碱土金属,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其较重的同族元素钡(Ba)和锶(Sr)相似。它是地壳中第五丰富的元素,占地壳总质量3%,也是地壳中第三丰富的金属,仅次于铁和铝。地球上最常见的钙化合物是碳酸钙,发现于石灰岩和早期海洋生物的化石残骸;石膏,硬石膏,萤石和磷灰石也是钙的来源。该名称源自拉丁语calx(石灰),可借由加热石灰石获得。
1808年,英国的戴维、瑞典的贝采利乌斯、法国的蓬丁,使用汞阴极电解石灰石制得在电解质,在阴极的汞齐中提出金属钙。
从此钙被确定为元素,并被命名为Calcium,元素符号是。Calcium来自拉丁文中表示生石灰的词calx。
钙可用作合金的脱氧剂,以及油类的脱水剂等。
通常水中含钙镁离子即称之为硬水。而硬度是由水溶液中的矿物质含量多寡而决定,而且会特别指、含量。常用ppm ()或mg/L 表示。
钙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营养素,所有的细胞都需要钙。钙离子在生物体中是许多生化过程及生理过程的触发器,如触发肌肉收缩、释放激素、传递脉冲、促进血液凝结、调节心律和分泌乳汁等等。尤为各种高级生物体所必需。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钙营养与体内免疫、神经、内分泌、消化、循环、运动、生殖等十多个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钙离子参与生命进化及生命运动的全过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研究已证实钙离子对生命的影响巨大,也就是说人类健康离不开钙[3]。
人体的钙含量约1~1.25kg,占体重1.5~2%,钙原子数目仅次于、、、等四种非金属元素,为身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每千克非脂肪组织中平均约含钙20~25g。体内钙99%以上都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其余不足1%的钙分布在体液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中,是多种生理活动的参与者。这1%在人体的组织及血液中钙的浓度必需保持恒定,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则会威胁生命安全。
钙是骨骼、牙齿和细胞壁形成时的必需结构成分。骨钙的组成主要是羟磷灰石结晶,占骨骼重量40%以上,其次是碳酸盐、柠檬酸盐以及少量氯化物和氟化物的形式。骨钙对维持血钙的浓度极为重要,被称作人体钙元素的“储存库”。当血钙浓度降低时,可迅速动员骨钙补充,此过程即为骨质分解;反之钙则在骨骼“暂存”。
牙齿的化学组成大部分与骨一致,牙齿的表层为牙釉质(又称珐琅质),除了5%水外,全部由嵌入有机基质中的无机物(羟磷灰石及氟磷灰石)组成。其中羟磷灰石所占比例超过98%,结构非常严密,成为人体中最硬的部分,对牙齿咀嚼、磨碎食物具有重要意义。牙本质中羟磷灰石占70%左右,牙骨质中约占40%,它们的结构与骨类似。牙齿一旦形成和钙化后,新陈代谢就降到最低程度。维生素A、C、D的摄取,对牙的正常发育及钙化是必不可少的。缺少维生素A会导致牙的不完全钙化,使其硬度小;缺少维生素C影响牙中有机基质的形成;维生素D不但能帮助钙的吸收而且明显地促使钙、磷在牙中的沉积。
血浆中的钙有48%为离子形式,46%与蛋白质结合,3%为复合物形式(Complex),还有3%未被确认。血浆中钙浓度大约为10~11 mg/100 mL,无年龄、性别差异。钙离子对神经组织有特殊且重要的影响,如果血钙离子浓度下降,神经组织会过度兴奋,导致手足抽搐;另一方面,高血钙抑制神经兴奋,短期引致尿毒症,如多尿、水肿、头痛、头晕、夜尿、腰痛、眼蒙,长远导致肾结石、骨骼早闭即停高、肾功能受损及肾衰竭。血钙的浓度相当稳定,由副甲状腺素(PTH)精密控制,使骨钙和血钙处于平衡之中。血钙浓度低,则由骨钙补充;反之,血钙浓度高,则将钙沉积于骨中储存,或经肾脏于尿中排出体外。
世界各地区的钙摄取量有很大的差异,欧美等发达国家平均毎人每日摄取850毫克,而非洲、拉丁美洲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只有344毫克,相差一倍以上。因此钙摄取不足在发展中国家是个严重的健康议题[4]。
年龄别 | 台湾(mg每天)[5] | 中国大陆(毫克每天)[6] | 美国(mg/day) [7] |
---|---|---|---|
0~6个月 | 400 | 250-600 | 400 |
6个月~6岁 | 500 | 650-800 | 600-800 |
7~9岁 | 600 | 800-1000 | 800-1200 |
10~12岁 | 700 | 1000-1200 | 1200-1500 |
13~19岁 | 男800/女700 | 1000-1200 | 1200-1500 |
20岁以上 | 600 | 800-1000 | 24岁:1200-1500 |
25~64岁:1000 | |||
50岁以上:1000 | 65岁以上:1500 | ||
怀孕及哺乳 | 1100 | 800-1000 | 1200-1500 |
成年妇女停经后 | 服用雌性素:1000 | ||
未用雌性素:1500 |
自然的食品以牛奶和优酪乳所含的钙最多,其他食物如干豆类、鱼、豆腐、深色的蔬菜如花椰菜、甘蓝类蔬菜和芥兰菜等都含有丰富的钙。此外还有很多添加钙强化的食物,例如:橙汁、蔓越莓汁、早餐谷类食品等。也有人服用钙补充剂以补不足。然而摄取过量的钙后果非常严重会引致高血钙,继而肾结石。最新的膳食标准指出钙的上限摄取量是每天2500 mg;一般人每天只须从自然食物和补充剂中摄取1500 mg的钙,即一天500mg的的补充剂便相当足够。 [8] [9][10][11][12][13]
钙补充剂的主要成分为钙化合物,如碳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等[14],其中吸收率最高的为柠檬酸钙约35%,碳酸钙为27%,乳钙质为29%,磷酸钙为25%。碳酸钙取材于牡蛎壳或珍珠贝等,葡萄糖酸钙的溶解度较大。选购钙补充剂应注意钙离子的含量与钙的来源。
维生素D有利于钙质的吸收与利用。磷与钙会相互拮抗竞争,影响彼此的吸收。饮食的钙磷比例对婴儿非常重要,比例失调会导致抽筋,对儿童及成人则较无影响。理论上钙磷摄取是以的比例最佳,但实际上有困难,因为钙只存在于少部分的食物,磷却几乎存在所有的食物。如果钙质摄取量偏低,又摄取大量的磷时(钙:磷),血钙会下降,骨矿物质会分解释出钙,最终造成骨质流失;这种情形在老年人及停经妇女最为明显。当钙摄取不足时,食物中的蛋白质有利于钙质的吸收;不过钙摄取充足时,蛋白质就没有促进吸收的效果。过量的蛋白质与脂肪则会促进钙质的排泄,造成钙质的流失。钙质摄取过量会影响铁、锌等微量矿物的吸收。
摄取足够钙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直肠癌、降低男性前列腺癌的风险、维持血压平衡。每天至少补充约800毫克的钙质是最有效预防直肠癌的钙摄取量,更年期妇女补充足够的钙质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浓度,这代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与致命性。食用含钙多的食物,会使燃脂效果更佳,达到减肥效果。但摄取过量的钙也会引起骨质疏松。
骨骼中的软组织(Soft tissue)含有镁与蛋白质等,借此赋予骨骼活动性以及抗脆性。实验结果显示补充镁可改善停经妇女的骨质疏松的问题,可增加其骨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并且降低骨折几率。补充镁也会使副甲状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浓度下降,推论镁可以抑制骨质转换,降低骨质流失而维持骨质健康。 但镁与钙互相拮抗,摄取过量的钙会大幅降低镁的吸收,故钙只能预防。
植物细胞能够探知病原体,从而激发一个让植物对感染产生抵抗力的防卫系统。植物防卫通道中一个最早的步骤涉及胞质溶解钙水平的增加。然而,信号导致有效植物免疫响应的机制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