铹(拼音:láo,注音:ㄌㄠˊ,粤拼:lou4;英语:Lawrencium),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Lr,原子序数为103,是第11个超铀元素,也是最后一个锕系元素,有时也算作第七周期首个过渡金属。铹是一种极具放射性的金属元素,其最长寿的同位素铹-266的半衰期达11小时,不过寿命较短的铹-260(半衰期2.7分钟)反而较常使用于化学用途,因为它可以较大规模地生产。如同所有原子序超过100的元素(即超镄元素,transfermium element),铹无法通过中子捕获生成,只能在粒子加速器中,由粒子撞击较轻之元素生成。由于铹无法大量生产且其所有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很短,在基础科学研究之外没有任何用途。
化学实验已证实了铹的特性为镏的较重同系物,具有+3氧化态。因此,它可以被归类为第7周期的第一个过渡金属。然而,铹的电子组态为s2p构型而非其同系物镏的s2d构型。这意味着铹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能比预期的更具波动性。
原子序大于铹的元素称为超重元素,皆为寿命短暂、放射性极高的人工合成元素。
超重元素[a]的原子核是在两个不同大小的原子核[b]的聚变中产生的。粗略地说,两个原子核的质量之差越大,两者发生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11]由较重原子核组成的物质会作为靶子,被较轻原子核的粒子束轰击。两个原子核只能在距离足够近的时候,才能聚变成一个原子核。原子核(全部都有正电荷)会因为静电排斥而相互排斥,所以只有两个原子核的距离足够短时,强核力才能克服这个排斥力并发生聚变。粒子束因此被粒子加速器大大加速,以使这种排斥力与粒子束的速度相比变得微不足道。[12]不过,只是靠得足够近不足以使两个原子核聚变:当两个原子核逼近彼此时,它们通常会在一起约10−20秒后裂变(产物不需要和反应物相同),而非形成单独的原子核。[12][13]如果聚变发生了,两个原子核产生的一个原子核会处于激发态[14],被称为复合原子核,非常不稳定。[12]为了达到更稳定的状态,这个暂时存在的原子核可能会直接核裂变,[15]或是放出一些带走激发能量的中子。如果这些激发能量不足以使中子被放出,复合原子核就会放出γ射线。这个过程会在原子核碰撞后的10−16秒发生,并创造出更稳定的原子核。[15]联合工作团队(JWP)定义,化学元素的原子核只有10−14秒内不进行放射性衰变,才能被识别出来,这个值大约是原子核得到它的外层电子,显示其化学性质所需的时间。[16][c]
粒子束穿过目标后,会到达下一个腔室——分离室。如果反应产生了新的原子核,它就会被这个粒子束携带。[18]在分离室中,新产生的原子核会从其它核素(原本的粒子束和其它反应产物)中分离,[d]并转移到半导体探测器中,在这里停止原子核。这时标记撞击探测器的确切位置、能量和到达时间。[18]这个转移需要10−6秒的时间,意即这个原子核需要存活这么长的时间才能被检测到。[21]衰变被记录后,这个原子核被再次记录,并测量位置、衰变能量和衰变时间。[18]
原子核的稳定性源自于强核力,但强核力的作用距离很短,随着原子核越来越大,强核力对最外层的核子(质子和中子)的影响减弱。同时,原子核会被质子之间,范围不受限制的静电排斥力撕裂。[22]超重元素[23]的主要衰变方式——α衰变和自发裂变都是这种排斥引起的。[e]α衰变由发射出去的α粒子记录,在实际衰变之前很容易确定衰变产物。如果这样的衰变或一系列连续衰变产生了一个已知的原子核,则可以很容易地确定反应的原始产物。[f](衰变链中的所有衰变都必须在同一个地方发生。)[18] 已知的原子核可以通过它经历的衰变的特定特征来识别,例如衰变能量(或更具体地说,发射粒子的动能)。[g]然而,自发裂变会产生各种分裂产物,因此无法从其分裂产物确定原始核素。[h]
尝试合成超重元素的物理学家可以获得的信息是探测器收集到的信息:粒子到达探测器的位置、能量和时间,以及粒子衰变的信息。物理学家分析这些数据并试图得出结论,确认它确实是由新元素引起的,而非由不同的核素引起的。如果提供的数据不足以得出创造出来的核素确实是新元素的结论,并且对观察到的影响没有其他解释,就可能在解释数据时出现错误。[i]
鉴于国际上对104至107号元素名均存在较大分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根据1997年8月27日IUPAC正式对101至109号元素的重新英文定名,于1998年7月8日重新审定、公布101至109号元素的中文命名,其中101号至103号元素仍使用原有的中文定名“钔”(音同“门”)、“锘”(音同“诺”)、“铹”(音同“劳”)。[35][36]
铹共有14种已知的同位素,质量数分别为251-262、264和266[37][38][39],以及一个同核异构体铹-253m。[37]铹的同位素全部都具有放射性,半衰期都不及12小时,其中寿命最长的是铹-266,半衰期约10小时[40],但化学实验中通常使用其他较易制得的短寿命同位素(如铹-256和铹-260),因为铹-266只能作为更重、更难合成的𬭊-270的衰变产物生成,于2014年在鿬-294的衰变链中首次探测到。[40]首次对铹的化学研究中使用的同位素是铹-256(半衰期27秒),现在则大多使用寿命较长的铹-260(半衰期2.7分钟)。[37]除了以上三种同位素外,其他较长寿的铹同位素包括铹-262(半衰期3.6小时)、铹-264(3小时)、铹-261(44分钟)和铹-255(22秒)[37][41][42],剩余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小于20秒,其中寿命最短的是铹-251,半衰期27毫秒。[39][41][42]
本条目翻译自英语维基百科,需要精通本领域的编者协助校对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