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6月26日) |
钒(拼音:fán,注音:ㄈㄢˊ,粤拼:faan4;英语:Vanadium),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V,原子序数为23,原子量为50.9415 u。钒是一种坚硬、银灰色,具韧性、可延展的过渡金属。在自然界中很少发现元素金属,但是一旦经人工分离,会形成氧化层(钝化)防止自由态的金属氧化,使之更稳定存在。
1801年 Andrés Manuel del Río在墨西哥发现了一种钒化合物,他分析了一种新的含铅矿物,他称之为“褐色铅”,并根据其质量推测是一种新元素的存在,他称之为erythronium(源自希腊语,意义为⌈红色⌋,ἐρυθρόν,eruthrón)因为加热后大多数盐变成红色。四年后,他(错误地)被其他科学家说服,赤霉素与铬相同。1830年,Nils Gabriel Sefström生成了钒的氯化物,进而证明了一种新的元素,他将这种“钒”命名为斯堪的纳维亚的美女和生育女神Vanadís(Freyja)。这两个名字都归因于钒化合物中广泛的颜色。Del Rio的铅矿石后来因其钒含量而更名为钒铅矿。1867年亨利恩菲尔德罗斯科得到了纯的钒元素。
1801年西班牙矿物学家安德烈·曼纽尔·德·里奥在墨西哥城在一个铅矿中首先发现了钒,但他错误地以为他所发现的只不过是一种不纯的铬。1831年瑞典化学家尼尔斯·加布里埃尔·塞夫斯特瑞姆在与铁矿做试验时重新发现了钒,同年弗里德里希·维勒证实了德·里欧的发现。1867年亨利·英弗尔德·罗斯用氢还原二氯化钒首次得到了纯的钒。
塞夫斯特瑞姆给钒按日尔曼神话中美丽女神的名字起了名,因为钒的化合物色彩缤纷。
鼠和鸡也需要少量的钒,缺钒会阻碍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含钒的血红蛋白存在于海鞘类动物中。
钒共有31种同位素,其中51V稳定。
在大自然中钒一般以化合物存在。约65种钒的化合物在自然中出现,其中有
纯的金属钒一般是用钾在高压下将五氧化二钒还原而得到的。大多数钒是其它矿物加工时的副产品。工业上也可以以铝,焦炭还原五氧化二钒生产纯钒。